06-22 eNet&Ciweek/若冬
RK | 企业 | 备注 |
---|---|---|
1 | 华为 | 智能绿色供应链管理 |
2 | 海尔智家 | COSMOPlat等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 |
3 | 格力物流 | 采购、生产、销售一体化智能供应链 |
4 | 京东 | 在电商服务及大数据应用方面的表现众望所归 |
5 | 阿里巴巴 | 零售通智慧供应链平台 |
6 | 中联重科 | 中联重科CIFA供应链中国基地 |
7 | 盒马鲜生 | 供应端、DC、门店和物流一体化 |
8 | 百度 | 百度智能云推出供应链控制塔解决方案 |
9 | 字节跳动 | 智能供应链服务平台 |
10 | 旷视科技 | 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零售大脑场景 |
11 | 东北亚煤炭 | 煤炭交易上网并为供需双方提供金融支持 |
12 | 科大智能 | 坚持“工业+智能”核心理念,与京东联手 |
13 | 夏晖物流 | 专注、高效服务于麦当劳等餐饮行业 |
14 | 思科中国 | 量身定制个性化智能价值链服务 |
15 | 联想 | 以技术中台+业务系统的结构满足客户需求 |
16 | 小米科技 | 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管理与配送一体化 |
17 | 云南白药 | GPCS、MPCS、联合配送、整合物流一体化 |
18 | 卓志供应链 | 融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 |
19 | 北汽福田 | 全球智能GSSC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 |
20 | 唯智信息 | 为海信、海马、TCL等打造仓库物流管理系统等 |
21 | 美的集团 | 拉通“四条业务线”实现供应链智能一体化 |
22 | 步步高 | 步步高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 |
23 | 聚思供应链 | 智能供应链仓库管理系统WMS实施和优化升级 |
24 | 中兴供应链 | 研发、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全程整合 |
25 | 怡亚通 | “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 |
26 | 中航供应链 | 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 |
27 | 东软集团 | 运输管理、运筹调度、仓储管理、港口物流系统 |
28 | 康德环宇 | 全球领先的智能供应链运营商 |
29 | 联诺信息 | 为客户提供智能供应链金融技术支持 |
30 | 中国电子科技 | 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等一体化智能供应链 |
31 | 菜鸟网络 | 全套数智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
32 | 康先达 | 先进的第三方医疗物资智能供应链管理服务 |
33 | 创捷 | 运用供应链金融服务推动手机行业发展 |
34 | 九州通 | 驱动业财一体化运作管控和一体化物流等 |
35 | 中科供应链 | 涵盖采购、物流、销售等环节的全程供应链整合 |
36 | 上海医药 | 上药供应链云平台 |
37 | 金创股份 | 全套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 |
38 | 富士康 | 产融结合系统整合的智能供应链体系 |
39 | 福耀集团 | 智能制造与智能管理智慧协同的供应链体系 |
40 | ABB | 可定制个性化智能供应链服务 |
41 | 中商惠民 | 以2B无人仓库为代表的采购、仓储和订单管理 |
42 | 航空器材 | 航空领域的智能供应链一体化服务 |
43 | 埃夫特 | 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等一体化 |
44 | 明匠智能 | 采购、制造、销售等一体化智能供应链系统 |
45 | 蓝思科技 | 研发、生产、销售等一体化智能供应链系统 |
46 | 雅澳供应链 | 综合智能供应链服务商 |
47 | 大族激光 | 国内激光设备领域智能供应链 |
48 | 大唐联仪 | 通信仪表领域智能供应链 |
49 | 开泰克 | 压缩机行业智能供应链 |
50 | 佰才邦 | 研发、制造、销售等一体化智能供应链 |
51 | 台群精机 | 高端智能装备领域智能供应链 |
52 | 京东方 | 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等一体化全球系统 |
53 | 兰格集团 | 工信部互联网与工业化融合创新试点,钢铁产业 |
54 | 大疆科技 | 飞行影像系统领域智能供应链 |
55 | 鲸灵网络 | 平台、品牌方、微信代购、消费者之间新零售 |
56 | 中车股份 | 中国中车供应链管理电子平台 |
57 | 新华三 | 绿色智能供应链系统 |
58 | 星和宅配 | 助力欧派等家居行业升级智能供应链 |
59 | 长虹电器 | 长虹智慧供应链平台 |
60 | 比亚迪 | 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一体化 |
61 | 索菲亚 | 基于稳定经销商体系的智能供应链 |
62 | 吉利汽车 | 供应商、采购供应链管理、准时化物料供给 |
63 | 锅圈食汇 | 食材销售行业智能供应链 |
64 | 航达 | 为区域内客户的机械部件提供一站式服务 |
65 | 中钢电商 | 由第三方钢铁交易平台成功转型 |
66 | 埃斯顿 | 工业机器人以及智能制造行业自主智能供应链 |
67 | 剑桥科技 | ICT终端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68 | 国药控股 | 国药控股供应链系统 |
69 | 冻品到家 | 冻品食材B2B智能供应链 |
70 | 长飞光纤 | 长飞光纤供应链信息化管理系统 |
71 | 烽火通信 | 5G智能供应链 |
72 | 科沃斯 | 智慧零售大脑服务智能供应链 |
73 | 三一集团 | 三一集团旗下“金票”供应链服务平台 |
74 | 商汤科技 | 人工智能算法供应链 |
75 | 慧联无限 | 广域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 |
76 | 曜科智能 | 安防领域智能供应链 |
77 | 冻品云 | “食材配送+互联网”的B2B平台 |
78 | 南京医药 | 助力DTP,打造医药零售行业全新智能价值链 |
79 | Video++ | 规模化发力AI+文娱 |
80 | 百利智慧 | 用黑科技打造的智能供应链体系 |
81 | 泰德煤网 | 可靠、准确、快捷、低成本、节能的煤炭方案 |
82 | 聚玻网 | 全球玻璃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 |
83 | 科园信海 | 帮助医院降低物流成本、保障医疗物资供应 |
84 | 恒捷供应链 | 提供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和基于云的SCM平台 |
85 | 通用供应链技术 | 物流仓储、运输、贸易、供应链服务及解决方案 |
86 | 广州医药 | 区域物流一体化运作 |
87 | 蜀海供应链 | 搭建餐饮业智能供应链服务平台的服务企业 |
88 | 电仓供应链 | 综合智能供应链提供商 |
89 | 上海泛宇 | 国际物流智能供应链提供商 |
90 | 天睿物流 | 面向企业提供物流规划与智能供应链咨询 |
91 | 九曳供应链 | 服务于生鲜冷链电商的智能供应链提供商 |
92 | 环东物流 | 提供智能供应链解决方案 |
93 | 飞马国际 | 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 |
94 | 创捷供应链 | 以“创捷供应链B2B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 |
95 | 伟仕佳杰 | IT和通讯产品解决方案及智能供应链服务平台 |
96 | 汇仁医药 | 为医院、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冷链管理等 |
97 | 锦达保税 | 货物保税仓储,衍生的配送、流通加工、贴标等 |
98 | 陆行物流 | 综合物流供应链提供商 |
99 | 陕西医药 | 为医学市场提供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服务 |
100 | 百布 | 纺织品行业供应链电商平台 |
2020.06德本咨询/eNet研究院/互联网周刊选择排行 |
供应链作为连接研发、生产、消费等关键环节的链接,对生产制造企业和品牌商抢占市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VR/AR、区块链等新技术层出不穷,而全球经济又面临大洗牌的时代,如何让这条繁杂冗长的链条变得可视、可感知、可调节,驱动供应链向智能化升级,就成了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
在世界范围内,将供应商的活动视为生产活动有机组成部分而加以控制和协调的日本丰田公司精益协作方式以及福特流水线生产、戴尔大规模定制、ZARA极速供应链、7-11精准零售、亚马逊智慧物流……都是供应链智能转型的成功案例。
在中国,智能制造方兴未艾,纵横联合推动了更广泛更深刻分享与更快更好发展。比如我们的合作伙伴之一,欧洲知名管理咨询集团瑞欧盈-埃非索宣布启动了2020年度工业4.0奖的申报窗口,该奖项面向在工厂流程、供应链设计取得新突破的企业,关注在“智能工厂”、“智能供应链”实施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或极具潜力的试点项目,并将在第三季度安排专家评审,第四季度决出胜者,成为了最近工业届热门话题。埃非索咨询集团(EFESO Consulting)由欧洲著名投资机构法国瑞泽基金集团(Eurazeo)投资,是世界级制造WCM管理理念的先驱实践者,为各行业领军企业提供了从战略至运营落地的端到端咨询服务。网站报名:www.efesocn.com,有问题亦可联系其上海中国总部人员:17621425800、15021632880,微信同号。
在传统商业环境下,主要依靠销售数据和经验作为决策依据,而在智能制造抑或工业4.0时代,决策将更多依赖于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随着新零售、数字经济等的蓬勃发展,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创新在商业领域和制造业领域渗透加深,为制造业供应链的智能转型提供了契机。
毋庸置疑,在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发展效率将更高,效果将更实,一切将更强大。
智能供应链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智能研发设计、智能预测、智能化采购、智能物流以及智能生产能力和过程可视化的偏差管理、自我协同和调整能力。
《中国制造2025》将创新摆在了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智能研发”是实现强大的创新能力的支柱和必要条件,是智能制造先决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比如,汽车开发中心使用虚拟化技术,在正式进行撞击测试之前,首先模拟多次撞击实验结果,减少撞击测试的整车数量,从而减少成本和装配时间,大幅提升研发效率。同时,智能化研发也要求研发团队拥有统筹贯穿产业链智能化要求的能力,进行相应产品研发设计,以支撑之后的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销售管理等产业链可视化联动,进而实现灵活协同,为终端客户加速提供高度定制的产品和服务。
智能预测是对供应链需求预测和计划的目标形成一个精确可靠的关于市场需求的认识,解决传统供应链环节多、利益诉求不同、信息不共享导致的订单交付流程长和客户需求响应周期长等问题。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智能制造中,采用大数据预测和智能算法模型,通过趋势结合动态实时需求感知、预测市场和重塑市场,从而主动掌控洞察需求,从全局战略洞察产销平衡,也能短期柔性应变产销的波动等。
由于智能供应链大大降低了产品研发周期,互联的智能制造工厂也是实时生产,在智能物流的配送下,消费者获得产品和服务的时间,能够比传统供应链缩短30%~50%,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的响应能力和消费者满意度。由于订单到交付时间的缩短,反过来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和计划的有效性。
在智能供应链中,智能化采购的任务本质不再是保证供应,而是有效供应,采用计划倒排模式,形成精益化、数字化采购,以保证采购-到货的有效性。
智能物流作为智能制造的前提和基础,是个性化智能制造工厂流水线系统不可缺少的核心元素。智能物流系统包含采购环节智能物流、制造环节智能物流和成品环节智能物流,以及回收环节智能物流。包含智能方案、智能输送和数字仿真的智能物流系统能够高效、准确、稳定地完成重复性工作,保证过程品质一致均衡。
此外,为了保证企业级的“知行合一”,供应链需要保证信息和物理系统的一致性,从而减少执行过程中与计划或标准的偏差。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类变数带来的过程偏差甚至瓶颈。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完成制造业供应链的智能化转型?
从政府而言,提供了企业构建智能制造、智能供应链的环境和大平台;从企业而言,不同企业的产品、服务方式和客户都不同,因此,就需要个性化的供应链发展方向,比如智能化等级、优化的重心、产品的流转效率设计、客户服务的响应等级、不同环节的数据敏感度设定等。未来的智能供应链只有趋势,没有定式。
由此可见,企业须由领导层授权提出能够支撑其核心竞争力的智能供应链发展战略,以引领其智能化迭代升级的有效路径,适时做出战略组织调整,之后才有采购策略、库存策略、制造策略、交付策略、成本策略等,然后在技术选择上做出精准的判断和导入,从而保证供应链运营目标、战略支撑、指标分解,达到最终的战略绩效。供应链智能战略才是企业最首要的协同方向和准则。
此外,随着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具体化,不同产品具有不同的制造、流转方式,其经历的智能化环节也有所不同,那么企业势必要分析消费者需求、市场变化、产品/服务模式的变化,从而提纯企业需要的智能供应链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智能供应链平台还需要将产品、客户、供应商、技术、服务,订单、物料、工厂、产能、库存、仓库、门店、计划等都整合到一起,服从和服务于企业供应链大数据的逻辑要求,从而保证供应链在运营过程中能够适时抓取标准-计划-执行之间的数据差异,然后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补偿、自我优化和自我调整,形成智慧的行动。
不仅如此,由于供应链过程的复杂性,影响因素过多,传统供应链强调应急解决方案,优秀的供应链则更加强调具有过程瓶颈的早期识别和预警,从而进行自我调整和预防,避免紧急情况的出现。一般而言,早期预警能力会采用流程模式。但是,智能化的供应链将采取仿真模式,针对任何一个特定的订单,率先在供应链平台系统中“跑”一遍,从虚拟订单流程开始全过程过一遍,在过程中快速发现瓶颈,提出预警,从而在生产之间解决瓶颈问题,保证供应链过程稳定、可靠,从而提供生产智能化的基础和可得性。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可视化。尽管传统供应链过程也提倡可视化,但主要还是人工输入相关静态的、或者说滞后的数据,无法实时显示供应链过程的动态变化,更无法体现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联动、协同关系,其中很多还是无效数据。
企业建设智能供应链还应注重产业研究与供应链创新,产品与市场的供应链相适性,大数据-信息化-软件-自动化的边界整理,以及避免“机器换人”的误区等。
“链”的进化,不仅是企业从传统到智能的转型,更是一国经济竞争力的蜕变
如今,全球竞争主线已日益深化为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随着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全球供应链体系不断扩展和创造价值,供应链能否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已成为衡量一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2018年4月,商务部等8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明确将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能供应链体系,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重要中心”。
在今年两会期间,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再次成为热议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这既是对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装备制造企业持续加大基础研究和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的集结号。”
纵观近年来国家对推进供应链产业发展的布局,不仅促进了我国企业从传统到智能的转型,使中国由供应链“贫穷国”迈向“富裕国”,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产业供应链体系的同时,更是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提高企业、产业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能力,适应引领消费升级,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在现代供应链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关键之举。从而有力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顺利完成。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政策牵引下,我国众多优秀民族制造企业都在供应链上进行了深度变革,“问商品要流量、问供应链要效率”,逐渐形成了一批“智能供应链”的创新示范企业,诸如华为、海尔、格力电器等等。而像京东、阿里、中兴供应链等企业则是专注于为电商服务及大数据应用方面,杰出表现众望所归。
以阿里巴巴为例,是将物流放在其供应链的核心战略中。为了给更多的客户提供服务,阿里巴巴和其3PL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了覆盖中国的物流网络体系,并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运作,不断提升其和生态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例如和Starbucks联合为客户提供到家的服务;为西班牙零售商El Corte Inglés提供类似Tmall和AliExpress的marketplace服务等。在社会责任方面阿里也做了大量的投入,比如绿色包装箱、员工的社会公益计划和在此次疫情中的率先公益示范。
而海尔的智慧供应链是大规模定制,其核心是和用户互联,创用户最佳体验。比如,他们正在探索的人单合一模式和面向全球用户大规模定制的智慧供应链模式。具体地说,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以互联工厂为载体,精准抓住用户需求,由为库存生产到每台产品都直发用户,把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定制融合起来,用个性化数据驱动全流程,实现大规模定制。这样一来,他们提供的产品就由电器变成网器,从提供工业产品变为提供美好生活服务方案,实现从产品周期到用户全生命周期的转变,解决了企业边际效应递减的问题。其次,将串联流程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并联流程,解决了大规模和个性化定制的矛盾。同时,以用户最佳生活体验为中心,开放生态,共创共享。值得一提的是在社会责任方面,除日常公益外,在这次疫情中,海尔第一时间向湖北地区捐款并先后捐赠医疗设备及医疗、生活物资。全球疫情爆发后,再度向意大利捐赠千套除菌空调和多轮物资援助。
从幕后到台前,供应链行业标杆已迈开从优秀到卓越的时代步伐,而这样熠熠生辉的创新力量和社会责任感也在不断吸引着各界的广泛关注。近日,由埃非索管理咨询发起的第八届工业4.0奖,就为“智能供应链”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特设“最佳抗疫技术奖”,以表彰和引领抗击疫情的最佳技术实践。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思路决定出路。
当下,能够网罗数据、价值收割的智能“链”无疑是企业运筹帷幄的“后浪”。但无论数字化时代的技术更迭如何迅捷,企业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本身,而其核心除了创新还有初心。
能够守住初心,坚持创新的企业必将成为时代洪流的砥柱力量,见证历史、开启未来。